|
|
|
|
|
|
市場價:220元
|
|
會員價:220元
|
|
VIP 價:220元
|
|
|
|
| 鍛造生產(chǎn)技術(shù) |
【評分星級】
共有0位網(wǎng)友參與打分 |
| 【作 者】中國鍛壓協(xié)會編譯 |
| 【出 版 社】中國鍛壓協(xié)會 |
| 【出版日期】2009年2月 |
| 【I S B N】 |
|
| 【裝 幀】簡裝 |
| 【圖書狀態(tài)】
下架
|
| 【所屬類別】
工藝類 >> 鍛造工藝
|
|
|
|
內(nèi)容簡介
縱觀世界各國鍛造業(yè)的發(fā)展,無不是在彼此學習、交流、創(chuàng)新的歷程中提升本國的鍛造水平。中國鍛壓協(xié)會作為鍛造行業(yè)企業(yè)間交流的樞紐,促進行業(yè)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是協(xié)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于此,本協(xié)會研究搜集了日本近二十年間的鍛造相關(guān)技術(shù)資料,翻譯后匯編成十個分冊。內(nèi)容涉及:自由鍛及模鍛工藝、鍛造設備、模具、熱處理、節(jié)能環(huán)保、安全衛(wèi)生、生產(chǎn)管理、質(zhì)量控制、計算機應用等等。書中不乏基礎理論,但更多的是貼近企業(yè)生產(chǎn)的實例和調(diào)研報告,闡述具體詳實,可操作性很強。本套叢書部分內(nèi)容是在行業(yè)內(nèi)首次公開,對企業(yè)的生產(chǎn)、管理、內(nèi)部培訓、提升企業(yè)競爭力具有現(xiàn)實的借鑒意義。 叢書為大16開版本,定稿后總篇幅在240萬字左右。如此大規(guī)模的翻譯國外鍛造技術(shù)資料,在協(xié)會歷史上尚屬首次,工程之浩大、組織之精心,足見協(xié)會的決心及叢書的價值。
|
圖書目錄
第 1 章 鍛造業(yè)的現(xiàn)狀與今后的課題 1 1.1 材料行業(yè)的種類 3 1.2 鍛造業(yè)在材料行業(yè)中的位置 3 1.3 材料行業(yè)規(guī)模 3 1.4 鍛件年度產(chǎn)量變化 4 1.5 按鍛件用途的產(chǎn)量變化 5 1.6 鍛造業(yè)今后的課題及未來展望 5 1.6.1 確保人才的措施 5 1.6.2 鍛件精密化 5 1.6.3 應對多品種小批量生產(chǎn) 6 1.6.4 應對輕合金鍛件 6 1.6.5 展望未來 6 第 2 章 鍛造理論和鍛造分類 7 2.1 變形力學 9 2.1.1 拉伸應力與應變曲線 9 2.1.2 實際應力與實際應變 9 2.1.3 應力-應變曲線的指數(shù)表達式 10 2.1.4 變形抗力 11 2.1.5 變形抗力與溫度 14 2.1.6 變形抗力與應變速度 18 2.1.7 變形抗力與形狀比 19 2.2 鍛造加工的分類及特點 20 2.2.1 鍛造的目的 20 2.2.2 鍛造加工的種類及特點 20 2.2.2.1 鍛造加工分類 20 2.2.2.2 鍛造設備分類 22 2.2.2.3 機械壓力機 23 2.2.3 自由鍛 27 2.2.4 模鍛 27 2.2.5 熱鍛 28 2.2.6 溫鍛 28 2.2.7 冷鍛 29 2.2.8 平鍛 30 2.2.9 鐓鍛 30 2.2.10 回轉(zhuǎn)鍛造 32 2.2.10.1 輥鍛 32 2.2.10.2 楔橫軋 33 2.2.10.3 螺旋軋制 33 2.2.10.4 輾環(huán) 33 2.2.10.5 擺輾鍛造 34 2.2.11 特殊鍛造 34 2.2.11.1 RR鍛造 34 2.2.11.2 TR鍛造 35 2.2.11.3 芯孔成形鍛造 35 2.2.11.4 閉塞鍛造 36 2.2.11.5 高能鍛造 36 2.2.12 復合鍛造 36 2.2.12.1 粉末鍛造 36 2.2.12.2 液態(tài)鍛造 37 2.2.12.3 熱、溫、冷鍛的復合鍛造 37 第 3 章 材料種類、性質(zhì)及用途 39 3.1 鋼材 41 3.1.1 碳鋼鍛件 41 3.1.2 鉻錳鋼鍛件 42 3.1.3 鎳鉻鉬鋼鍛件 42 3.1.4 碳鋼鍛件用鋼錠 43 3.1.5 碳素結(jié)構(gòu)鋼 43 3.1.6 保證淬透性的結(jié)構(gòu)鋼(H鋼) 44 3.1.7 鎳鉻鋼 45 3.1.8 鎳鉻鉬鋼 46 3.1.9 鉻鋼 47 3.1.10 鉻鉬鋼 47 3.1.11 機械結(jié)構(gòu)用錳鋼及錳鉻鋼 48 3.1.12 非調(diào)質(zhì)鋼 48 3.1.13 不銹鋼 49 3.1.13.1 不銹鋼棒材 49 3.1.14 連鑄材 54 3.1.14.1 CC法的目的 54 3.1.14.2 CC設備的種類及其特征 55 3.1.14.3 IC材與CC材的質(zhì)量差異 55 3.2 有色金屬材料 57 3.2.1 鋁 57 3.2.1.1 鋁合金的種類及性質(zhì) 57 3.2.1.2 性能與材料選擇 63 3.2.2 鈦金屬 65 3.3 模具材料 67 3.3.1 熱鍛模具鋼 67 3.3.2 溫鍛模具鋼 73 3.3.3 冷鍛模具鋼 75 第 4 章 鍛造設備 81 4.1 加熱爐 83 4.1.1 火焰加熱爐 83 4.1.2 電爐 84 4.1.3 耐火材料 86 4.2 鍛造設備 87 4.2.1 鍛錘 87 4.2.2 鍛造壓力機 90 4.2.3 鐓鍛機及平鍛機 103 4.2.4 回轉(zhuǎn)鍛造設備 108 4.3 熱處理設備 114 4.3.1 熱處理爐應具備的條件 114 4.3.2 熱處理爐的形式 114 4.3.2.1 間歇式爐 116 4.3.2.2 連續(xù)式爐 117 4.3.2.3 加工熱處理用爐 121 4.4 輔助設備 123 4.4.1 剪斷機 123 4.4.1.1 棒料剪斷機 123 4.4.1.2 鋸床 125 4.4.1.3 折斷機 126 4.4.2 切邊壓力機 127 4.4.3 矯正機 127 4.4.4 噴丸清理機 127 4.4.5 搬運裝置 128 第 5 章 設備管理 133 5.1 什么是設備 135 5.1.1 前言 135 5.1.2 設備管理在生產(chǎn)活動中的位置 135 5.1.3 維護的概念 137 5.1.4 什么是設備管理 138 5.2 什么是TPM活動 139 5.2.1 TPM的基本概念 139 5.2.2 實現(xiàn)TPM的目的與措施 139 5.2.3 設備綜合效率 140 5.3 開展TPM的方法 141 5.3.1 前言 141 5.3.2 開展TPM的步驟 141 5.3.3 認真搞好5S實施目視管理 142 5.4 開展TPM的5大要素 149 5.4.1 提高個別設備的效率 149 5.4.2 維修部門的計劃維修 152 5.4.2.1 維修計劃 152 5.4.2.2 預測維護 166 5.4.2.3 提高維修性 167 5.4.2.4 備件管理 168 5.4.3 自主維護 169 5.4.4 運行維護技能培訓 175 5.4.5 設備的初期管理 177 第 6 章 模具設計 181 6.1 模具設計在鍛造中的作用 183 6.2 模鍛中坯料的變形 183 6.2.1 鐓粗 183 6.2.2 模鍛 184 6.3 鍛件設計 185 6.3.1 機械加工余量 185 6.3.2 鍛造公差 186 6.3.3 分模線 186 6.3.4 拔模斜度 188 6.3.5 圓角半徑 191 6.3.6 加強筋與腹板 193 6.3.7 飛邊與飛邊槽 194 6.3.8 從剖面圖作計算毛坯圖 196 6.3.9 預鍛件與終鍛件關(guān)系 201 6.3.10 根據(jù)經(jīng)驗確定預鍛件形狀 201 6.3.11 模具型槽平面圖 202 6.4 鍛件分類及確定鍛造工藝 204 6.5 模鍛載荷及模鍛能量計算 205 6.5.1 錘模鍛載荷計算 207 6.5.2 壓力機、鐓鍛機模鍛成形載荷計算 209 6.6 壓力機模鍛模具 213 6.6.1 模具設計與工藝設計 214 6.6.2 預成形 215 6.6.3 模座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 215 6.6.4 模具結(jié)構(gòu) 218 6.6.5 壓力機模鍛模具設計實例 220 6.7 鐓鍛模具 223 6.7.1 工藝設計 225 6.7.2 鐓鍛模具設計實例 227 6.8 切邊與沖孔 228 6.8.1 概念 228 6.8.2 切邊力計算 231 6.8.3 切邊模及沖孔模結(jié)構(gòu) 233 6.9 輥鍛 241 6.9.1 輥鍛成形的形狀 242 6.9.2 確定輥鍛件形狀的方法 243 6.9.3 輥鍛的基礎知識 243 6.10 楔橫軋 244 6.10.1 楔橫軋的特點 245 6.10.2 楔橫軋用材的選擇方法 246 6.11 輾環(huán)鍛造 246 6.11.1 輾環(huán)鍛造原理 246 6.11.2 可成形的形狀及特點 246 6.12 閉塞鍛造 247 6.12.1 閉塞鍛造基礎 247 6.12.2 閉塞鍛造特點 247 6.12.3 閉塞鍛造的成形載荷 248 6.13 熱擠壓鍛造 249 6.13.1 熱擠壓鍛造工藝 249 6.13.2 擠壓鍛造壓力機 250 6.13.3 工藝設計 251 6.13.4 模具潤滑與冷卻 252 6.14 鋁合金鍛造 252 6.14.1 模具設計順序 252 6.14.2 鍛件設計 253 6.14.2.1 鍛造工藝的分類及選擇 253 6.14.2.2 確定分模面 254 6.14.2.3 拔模斜度 256 6.14.2.4 外圓角半徑R、內(nèi)圓角半徑R 256 6.14.2.5 加強筋與腹板 258 6.14.2.6 尺寸公差 259 6.14.3 模具設計 260 6.14.3.1 計算鍛造載荷 260 6.14.3.2 模具的基本結(jié)構(gòu) 263 6.14.3.3 終鍛模槽設計 265 6.14.3.4 預鍛模槽設計 265 6.14.4 模具結(jié)構(gòu) 267 6.15 鈦合金鍛造 268 6.15.1 鍛件設計 268 6.15.2 模具設計與模具結(jié)構(gòu) 270 第 7 章 模具加工 273 7.1 概要 275 7.2 模具與鍛錘 275 7.3 鍛模的種類及各部位名稱 276 7.4 模具加工 277 7.4.1 加工前的準備事項 277 7.4.2 模具加工工藝 278 7.4.3 切邊模 281 7.5 模具加工設備 282 7.5.1 加工工藝與加工設備 282 7.5.2 模膛加工工藝及模膛加工設備 284 7.6 刀具、樣板及電極 289 7.6.1 刀具 289 7.6.1.1 車刀(刨刀) 289 7.6.1.2 鉆頭 291 7.6.1.3 端銑刀 292 7.6.1.4 立銑刀 292 7.6.2 樣板 293 7.6.3 電極 293 7.7 表面處理 297 7.7.1 電鍍 297 7.7.2 氮化及滲碳氮化 297 7.7.3 焊接 298 第 8 章 CAD/CAM 301 8.1 概要 303 8.1.1 什么是CAD/CAM 303 8.1.2 鍛造CAD/CAM 303 8.2 CAD/CMD基礎 303 8.2.1 硬件 303 8.2.2 軟件 304 8.2.3 CAD/CAM的種類 306 8.2.4 CAD/CAM的目的及效果 307 8.3 CAD在鍛造設計中的應用 309 8.3.1 鍛件設計 309 8.3.2 鍛造工藝設計 309 8.3.3 模具設計 309 8.3.4 自動設計 310 8.3.5 制作三維形狀模型 312 8.4 應用CAM 進行模具數(shù)控加工 315 8.4.1 數(shù)控概要 315 8.4.2 編制數(shù)控數(shù)據(jù) 317 8.4.3 數(shù)控加工準備 318 8.4.4 模具數(shù)控加工工藝 318 8.5 CAD/ CAM的展望 319 8.5.1 CAD/CAM的今后課題 319 8.5.2 CIM 320
|
|
|
| |
| |
| 網(wǎng)友評論
歡迎您對圖書進行評論,表明您對此圖書的感覺。 |
|
|
|
|